行业新闻

日本邮轮渗透率低的可能解释及启示

对于未来邮轮市场的预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渗透率,也就是实际消费邮轮产品的人数除以具备消费邮轮产品能力的人数。中国邮轮市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而有些国家的渗透率却很高,比如澳大利亚,其渗透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超过4%,美国也不过3.3%。用渗透率来预测一个国家的邮轮市场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不

对于未来邮轮市场的预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渗透率,也就是实际消费邮轮产品的人数除以具备消费邮轮产品能力的人数。中国邮轮市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而有些国家的渗透率却很高,比如澳大利亚,其渗透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超过4%,美国也不过3.3%。用渗透率来预测一个国家的邮轮市场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也有一些特例和例外。如果按照人均GDP的相关数据来类比邮轮渗透率,那么日本就是一个特例。日本邮轮的渗透率较低,这违背常理。上个世纪80、90年代,还能够经常看到日本的旅游团在中国游玩,现在却越来越少能够看到了,反而是中国人乘坐着邮轮前往日本,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日本邮轮的渗透率,问过一些朋友,找过一些资料,似乎都没有给笔者以合理的解释。最近看到大前研一的书《低欲望社会》,其中的一些数据和观点可以为较低的日本邮轮渗透率给予解释。下面给出相关的资料以及启示。

1、大前研一说了些什么?

(1)年轻人不愿背负危机

提供长期固定利息的房贷“RLAT35",其利息即使为1%,贷款人数也未见增加。车贷利息是2%左右,然而2015年新车贩卖台数,与赶在调高消费税前的2014年相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减少了505万台。特别是反响巨大的轻型汽车,与2014年比下跌至83.4%。

在美国,房贷和车贷利息,即便是高级贷款利息(信用等级消费者),也约为4%。一般而言,利息若为5%以下,贷款合蜂拥而至。但在日本,利息即使再怎么低,也没有人来贷款。其理由就像我先前说的那样,因为日本成了世界上绝无仪有的“低欲望社会”。

现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自开始有所追求的时候,就经历了“失去的20年”那通缩不景气的黑暗时代,因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不只是房贷,连结婚生子等所有的风险和责任,都不想承担。

在公司上班也是如此。工资基本不涨,自己想干的事又不能干,而只有责任变重的职务,令人失去干劲,这样的年轻人在增加。在我们那个年代,谁都想崭露头角,最终目标是能成为公司总经理。但这样的理想抱负,已经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身上丧失殆尽。再加之今后人口减少和超高龄化趋势越发加剧,经济规模的缩小不可避免。由于能潜在地感觉到这种危机,所以都不想背负风险。[1]

(2)物欲和发迹欲丧失

这群人和过去的日本年轻人,其行为举止完全不同。较之“拥有物质”的欲望,他们几乎没有欲望。不仅是物欲全无,连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变得淡薄。当时的一个调在表明,新进公司的员工想当总经理的人只有10%左右。我把这群人定义为“物欲和发迹欲丧失的世代”。他们的特征表现方只用手机与这个世界联结。与朋友联系用手机,各种信息的获取用手机,连电视节目也用手机看。即使同属于发达国家的欧美各国,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可谓日本独特的现象。另外,产生这一现象的另一个背景,即便利店文化的扩张。

便利店创生出一天只要500日元就能解决温饱的社会。这也就是说,一天只需有500日元一个硬币,在便利店买饭团、面包或便当,吃个一两餐便能生存下来。对自由职业者或尼特族来说,并不像上班族那样有规律的时间概念,也没有早中晚的节奏。肚子饿了,就在便利店买上便宜的便当充饥。有很多人都过着这样生活。如此这般,就算手头宽松些,一天1000日元的食费,也就足够。总之,现在的日本,借各地到处泛滥的便利店文化之光,不会再有饿死人的危险了(特殊事例除外)。[2]

(3)赶上泡沫经济的父母是“反面教材”

这些年轻人变得“低欲望”,是否也受父母成了“反面教材”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辈,正好是赶上泡沫经济时代。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拥有欲和发迹欲,他们只知道使足浑身劲干活。为此,在这些年轻人的眼里,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属于“经济动物”。虽然表面看,父母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实际上被房贷压得难以透气,现实生活并不轻松。夫妇之间也几无情趣可言。只顾埋头工作的父亲,为了在公司出人头地,早出晚归,难以顾及家庭。自己不想成为父辈那种样子,不要过于辛劳工作,而是活得自在悠哉。据我的分析,年轻一代或许有这样的潜意识。[3]

(4)日本年轻人当中广泛流行“穷充”

据说,如今日本年轻人当中,成为话题的流行新语就是“穷充”(poor并充实)。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金钱和出人头地而辛苦工作,正是因为收入不高,才能过上心灵富足的生活。不过从有着类似倾向的其他国家来看,这个“穷充”的社会现象,是难以持久的。[4]

(5)草食化的年轻人与活力满满的老年人

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欲望在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则是活力满满的老年人引人注目。在日本,领导者或企业高层的高龄化,已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

人的能力或领导能力不单纯是年龄的问题。我已经72岁,还在第一线工作。自己这样说可能有点可笑(我无公职在身,反而能直言),日本到处是老人管理高层或老人领导者,可以说这种“老人公害综合群”,才是今日日本所面临问题的症结所在。

日本是个长寿国。据2013年的统计,女性平均寿命达86. 1岁,世界第一;男性平均寿命达80.2岁,世界第五位。高龄者健康且充满活力是日本社会一个趋势。我曾经参与运营过的活力银发村“智能社区稻毛”,入住者其实既健康又充满活力。他们乐于享受各种活动,诸如陶艺、茶道、插花、书法、社交舞、夏威夷草裙舞、高尔夫、网球、慢跑、钓鱼、围棋、将棋、卡拉OK、家庭菜回等。他们虽然已退休,却完全没有给人“老年痴呆或老态克钟"的印象。

长寿的日本人,65岁退休,平均还有15-20年的第二人生。为了能在这段时期朝气不衰地生活,必须要有某些目标或刺激,以及要有朋友。但工作时代生活圈在郊外的人们,则很难取得这些资源,因此,今后类似活力银发村的设施,会越发变得有需求。

高龄者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有时间而生出闲暇的问题特别是以前只专注工作而少有闲趣之人,一旦退休,就会有大量充裕时间,很多人想再回归职场。而像过去那样逍遥自在,一心想沉浸于幽静的晴耕雨读生活的,则成了少数派。至于有钱人,即使投资也是为了赚钱。故与其视他们为天使,还不如称呼“恶魔”来得更到位。说到底,今日日本人的国民性,无非就是趁还有活力时,像小白鼠一样,来回忙碌个不停。如不这样做,就有不爽之感。

与此相反的是,从年轻人到中生代的“草食化”现象,却在不断地扩大之中。正因为如此,一些有空闲且尚有活力的老年人,总是有求必应,立马接受担任某些组织或委员会等的高层职立。毫无疑问,这种非正常模式,今后将会越来越多。[5]

(6)日本的老龄化

日本2012年的出生率为1.41,在经合组织中排名倒数第9,而以色列为3.05,经合组织的平均数为1.7。

(7)日本移民率低

日本的移民率只有1.1%,排名倒数第二。经合组织的平均是为20%,美国为13%,新加坡外国人的比例接近30%。

2、对中国未来邮轮渗透率的思考

笔者曾按照人均GDP的数据进行类比,对未来中国邮轮市场进行过预测,2030年的游客量为1530万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这种类比方法是一种可能,却不一定恰当。与哪些国家类比其实对结果有很大影响。如果拿美国人的数据来类比,会得到一个相对乐观的结果。如果拿日本的数据来类比,数据可能就没有那么亮眼啦,但这会不会恰恰是一个更恰当的结果呢?毕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显现,中国人所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多,房价高企而社会保障体系还在建设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能够用在旅游休闲活动中尚未可知。

这个夏天到地中海乘坐邮轮,对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休闲倾向有深刻认识,工作并不是第一位了,安逸和休闲才是人生第一目标。中国人仿佛与他们不是生存在一个地球上。中国人每天平均的休闲时间仅为2.55小时,而欧美则超过5小时。这种与生俱来或者因环境而生的差异,会不会会限制未来中国邮轮市场的规模。或者说,日本当下的境遇会不会成为中国的未来?或者说,认识到了这种可能性,从现在开始,如何让中国人在创造价值的时候,同时抱有对未来的乐观,并且愿意享受人生,才是当下政府应当致力的方向。乐观向上、艰苦工作、尽情享乐的社会文化,才能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邮轮客。作为中国邮轮产业的参与者,在邮轮战略、邮轮政策以及邮轮市场等方面有一些探索。希望借由自身乃至周围的同仁的共同努力,将中国邮轮市场引向欧美国家的路径,而不是走向我们的邻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最新培训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