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上海内河:11%城市面积的发展“梦想”

   上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11%的水域如何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关乎周边经济的发展,内河水运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成长,这给无数关注它的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2011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本市内河水运发展的

   上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11%的水域如何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关乎周边经济的发展,内河水运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成长,这给无数关注它的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2011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本市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为上海内河的发展勾勒了一幅清晰的蓝图: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相适应的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日前,采访组一行来到上海市地方海事局,了解内河水运发展的新动态,带读者率先体味这里未来发展的新气象。

  “快递”集装箱

  “24-10-6”,这是未来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一份简易时间表:

  “24”要求苏(苏州、无锡、常州)、浙(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上海周边250公里以内港区至上海内河集装箱港区,航程可以保证在24小时内到达目的港;“10”要求上海境内可以保证在10小时内到达目的港;“6”则代表了本市“一环”内港区到内河集装箱港区航程可以保证在6个小时内到达目的港。

  上海地方海事局局长丁小平解释,这一体系是未来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周边省市共建内河集装箱快速定班运输体系,“它的建成既需要减少船舶受检和签证步骤,打造水上一站式服务,又需要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目前,水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上连江浙、下接海港,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内河集疏运通道。”丁小平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水上高速公路能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弃路走水”、实现“水水中转”创造基础性的条件,“弃路走水有助于解决市内道路拥堵以及城市发展面积不足等问题。作为基础保障,高等级航道的建设必不可少。”

  “目前上海2141.71公里(包括黄浦江下游段)内河航道中,Ⅲ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74.31公里,比2005年增加了70公里。”在丁小平看来,根据“十二五”内河航运建设规划,到2015年,上海Ⅲ级(1000吨级)及以上内河航道将达到220公里,占全市内河通航里程比例提高到10%以上的目标有望如期实现。

  届时,新的“水上高速公路”将充分利用水路运输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优势,助力集装箱实现“快递”,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空间。

  航道电子眼

  建设中的“水上高速公路”还对安全监管及保障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巡航、安全监管的效率,让内河水运船舶走得稳,一套致力于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反应快速、救助高效”的水上搜救指挥平台系统和监控预警网络正逐渐完成建设。

  “重点水域的视频监控建设、基于船联网的船舶预警系统建设和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丁小平解释。

  可以想象,随着这批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未来上海内河上方将用无数“电子眼”拉起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

  据了解,这张网预计在2015年完成铺设。

  “为了给航行船舶上一道‘双保险’,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巡航搜救体系。”丁小平介绍,在传统巡航的基础上,上海地方海事局协调多个部门,建立了一套“水、空”联动的机动化、立体化、高效化巡航搜救体系。

  丁小平告诉记者,当前这一体系除了过去各个站点借助巡逻艇、车辆进行的网格化巡航,对于水上巡航不便的航段借助汽车进行陆上巡航以及通过AIS、GPS进行的视频巡航等传统方式,还增加了近日刚刚展开试点的空中巡航。

  鸣一声汽笛,不留下一丝油污

  “相较前三种方式,空中巡航又增加了一种安全管理手段和事故发现机制,在未来,能针对事故、险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搜救工作需要,商请警航队提供空中支援、开展联合处置,包括事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情报搜集、遇险人员的搜寻救助、肇事逃逸船舶的搜寻排查、应急物资装备的运输和投放等。”丁小平形象地把这一新渠道比喻成“又多了一只千里眼”。

  船行内河,要走得稳、走得快、还要走得干净。

  根据统计数据,当前上海地方海事系统的年签证量达80多万艘,与巨大的船舶量同时存在的首先是油污水处置问题。“针对油污水任意排放污染水源的现象,我们引入了专业公司进行定点接收、并进行后续的污水处置。”丁小平说。

  截至2012年底,上海内河水域共布设油污收集点17个,年收集污水近3000吨。

  6月5日,“上海东安水上污染防治中心嘉定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填补了上海港内河无专业水上防污染应急中心的空白,分中心应急队伍全年365天、全天候24小时待命,只需一个指令,这个专业的“水源卫士”即刻出发、使命必达。

  “‘专业力量’、‘社会力量’、‘海事力量’三合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方优势融合发展是我们近年来‘绿色航道’建设探索出的有效做法。”丁小平告诉记者,具有多年水上防污经验的专业队伍引入,使得水上污染防治的效率大大提高。

  “未来水上污染防治还将与环卫、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建联动机制,确保内河防污染应急抢险‘零距离、无时差’,努力实现让内河水域更洁净的目标。”

  一方面通过鼓励、宣传、强制等手段多措并举提高船民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防污染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上海内河航道正逐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上海内河水域也正以一个更积极、更健康的姿态融入城市发展。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曾勉励上海港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龙头的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而作为陆上交通已十分拥堵的国际性大都市,充分利用占城市面积11%的广阔水域,充分挖掘内河航运的潜力与优势,既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题中之义,又能为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龙头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走访中,记者发现,有鉴于此,上海市已在“十二五”建设期间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完善了相应政策,为内河水运发展保驾护航,而在规划时间过半的今天,我们已然看到了这片水域的可喜变化,也从中感受到了其未来的走向。

来源:中国水运报

最新培训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