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日:海员、海嫂述说远航途中欢笑与辛劳
6月25日是全球第三个“世界海员日”,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万名海员共同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为庆祝这一节日,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中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员生活,25日上午,在上海举行了航运发展暨走进海员媒体见面会。
据了解,世界贸易90%的运输量是从海上进行运输,全球65亿人的生活所需离不开150万名海员的辛勤工作,国际航运业的运作安全、保安、有效且环保,都离不开海员的服务与贡献。而在这150万名海员当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约占全球海员资源的50%。作为海员大国,中国有165万船员,其中海员65万人,占世界海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拥有海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他们承担着中国93%的外贸运输任务。
在走进海员媒体见面会上,奋战在航海一线的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船长马辉用一句“拿船当家”作为发言的开场白。从2005年成为船长以来,他驾驶着万吨散货船穿梭于全球的各条航线已经8年了,而在这8年当中,每年都有6至10个月的时间工作在海上,他在船上度过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
“我最远去过北纬70度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口,已经进入了北极圈。最南也去过曼德海峡。”马辉向记者介绍自己每天在海上的生活。作为一名远洋船上的总指挥,他每天6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驾驶室里了解昨夜船舶航行的情况,还要观察今天的天气、预判未来的气候。多年的海上生活,马辉已然练就成为了半个“气象专家”;晚上,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他也很喜欢和同行的20多名船员们一起享受船上的娱乐生活——也仅仅局限于在餐厅里打牌、下棋,或者一起唱歌、聊天;夜里,在他入睡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去驾驶室,安排船舶在夜间航行的航线。
“重复的工作要快乐的去做,这是一种生活态度。”马辉笑言。
李文龙,是中远集运一位年轻的船长。36岁的他已经从事了13年的航海工作,在海上经历了许多大风浪的洗礼。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他说起一次海上遇巨浪的经历:“船的一侧严重倾斜了30度角,桌子上的东西全都都掉到了地上,厨师无法做饭,因为灶台无法使用,但是船还在继续航行。我在驾驶室里看见巨浪扑面而来,差不多有25米,很惊人。”最终,船舶在他的沉着冷静的带领下,这次“遇险”最终化险为夷。
“我最爱的就是这身制服,每次出海前爱人总是会给我熨的整整齐齐。”李文龙有些自豪的说,“我爱这份职业,我无怨无悔。”
因为常年在海上漂泊、抵御风浪、频繁跨时差等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加上远洋船舶有时无法及时补给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时常会影响大多数船员们的身体健康。例如胃溃疡、口腔溃疡、严重失眠等都是在海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比如从中国上海出发到美国洛杉矶,大约需要航行10个小时,基本上每一个小时我们都在往前调手表。这种慢慢的时差令人很不舒服。”中海集运的资深老船长胡月祥告诉记者,一个航次来回就是大约需要35天,如果按照一年6至8个月的合同来算,一名海员至少要跑4至5个航次才能彻底休息,体力常常严重透支。
“海夫人”、“海嫂”,顾名思义,指的是全体从事海上工作人员的妻子。在走进海员媒体见面会上,几名常年支持丈夫工作的“海嫂”们也向记者述说了她们生活的苦与乐。
她们有的怀胎十月直到分娩丈夫都不在身边陪伴;有的为了与靠港停留的丈短暂夫见上一面而在宾馆苦等了10天;甚至还有的年轻“海嫂”一结婚就要肩负起替丈夫照顾公婆一家子的重任。在海上,她们没有可以和丈夫保持联络的工具,昼夜为丈夫担心风暴、海浪、海盗等未知的险情,但又无法向军嫂随军一样的上船“随船”,能做的只有祈祷和等待丈夫平安的归来,才能有一家人短暂的团圆。生活的各种艰辛和巨大的付出可想而知。
但“海嫂”们却都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独自坚守着一份等待,坚守着一个安定而温暖的家,鹣鲽情深。
“将船员的后顾之忧降低到最低程度,营造一个稳定的后方港湾,推动船舶的安全航行,是大家的共同愿望。”现任中海集团工会委员、曾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海员家属的冯桂芳说。
来源:中国水运网
最新培训
-
${trainname}
报名截止:${sginendDate}
${schoolname}
最新题库
${ColumnName}
${ExamNum} ${ExamName}
市场价:¥${MPrice} 会员价:¥${U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