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安瑞科推动绿色航运事业驶入快速通道
中国水运网3月25日讯 近日,京杭运河江苏段(淮安市)新现一座水上LNG加注站——国内首座内河岸基式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据了解,该加气站于2月底竣工交付,很快将投入试运行。该加气站主要用于给水位落差较小的内河油改气船舶补充LNG燃料。
目前,我国在内河水域的船舶基本上是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随着近年来内河船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燃料消耗不断增加、雾霾天气频现、PM2.5严重超标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北欧地区,在用船“油改气”的应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中国,国家交通运输部2013年出台《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有序推进LNG动力船舶试点改造,推进内河LNG动力船舶应用示范工程”的政策,国内船用“油改气”产业应运而生。
据专家估计,国内在用船“油改气”的市场总容量约在400亿左右。那么,京杭运河内河岸基式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的建成投产,将对船用液化天然气(LNG)产业链、打造近海及内河绿色航运产生怎样的积极意义?
船用燃料罐创新技术撬动在用船“油改气”产业
据了解,京杭运河江苏段(淮安市)内河岸基式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项目的承建单位为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旗下的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宏图”),是国内最早开启在用船“油改气”研发项目的企业。
京杭运河位于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是国内运输最繁忙的航道,但同时也是污染的重灾区。沿河各省都把治理运河环境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江苏率先出台了运河在用船油改气补贴政策。鉴于运河宽度限制和水位落差较小,在运河上采用岸基加气站是为在用LNG燃料船加注的最佳解决方式。中集安瑞科“宏图”承建的国内首座岸基加气站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它的投入使用将会给整个运河船油改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类似的河流、湖泊建设LNG岸基式加气站提供了范本。
作为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装备的应用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的企业,中集安瑞科凭借长期以来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储运产品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从2010年开始就启动其船用燃料罐的应用技术与产品推广,在大量学习借鉴了国外船用产品先进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产品技术延伸,率先自主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船用燃料罐。
2012年,其子品牌圣达因(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圣达因”)凭借其LNG车用燃料液化系统的成熟技术和创新理念,成功设计了500 m3LNG加注趸船两台250 m3LNG船用罐,该船用罐是国内最大的C型真空绝热船用储罐,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中集安瑞科“圣达因”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取得CCS工厂认可和250m3LNG船用罐认可的企业。
而中集安瑞科“宏图”则在3~20 m3船用LNG罐等船油改气关键产品方面取得了船级社证书,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已成功中标国内重要能源企业的多批船罐制造订单,成为国内建造船罐最多的企业之一,并成功参与国家船用罐制造技术标准的制定。
先进的船用燃料罐技术,为在用船“油改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中集安瑞科“宏图”总经理霍拉庭介绍,在用船油改气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LNG供气系统;二是柴油机改造;三是油气混合控制系统。宏图在2012年开始进入在用船油改气领域,先后在洞庭湖、洪泽湖、长江上参与和总包了一些在用船油改气,通过近两年实践,已掌握了先进的在用船油改气技术,已成功为国内最早的油改气项目提供支持,并获得一批LNG运输罐、加气趸船、岸基加气站的制造订单。
2013年9月,中集安瑞科“圣达因”250m3LNG船用罐配套使用在江苏南京八卦洲国内第一艘LNG加注趸船上,使用状况良好,受到国家海事局、江苏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2013年,国家交通部审批通过国内第一批2艘LNG运输船的建造。圣达因承担了其中一艘LNG运输船上LNG贮罐的建造任务。该LNG运输船为一艘14000 m3国际航线无限航区LNG运输船, 贮存量为14000 m3,由2台7000 m3C型贮罐组成。该项目拟在2014年12月份下水,该LNG运输船的成功下水将标志着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LNG运输船,将彻底解决水上LNG运输、水上加气困难等问题,也将大力推动和促进LNG动力船舶的改造。
本次江苏段内河岸基式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是中集安瑞科“宏图”与江苏某能源公司合作共同承担4个示范站建设和50条船舶的改造任务中的首个示范站。
“规范”推动船用液化天然气产业链进程
凭借船用燃料罐创新技术,中集安瑞科俨然已在国内在用船“油改气”产业分得了第一杯羹。当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驱动下,我国内河船舶油改气进程再度提速,能源公司纷纷提速加气站布局,一些沿江省份也不遗余力地推动LNG动力船舶改造,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催化剂是其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建立。
据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所长罗肖锋介绍,我国LNG动力船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2008年是气体燃料动力船技术标准的预研和起步阶段,其标志是2008年颁布的《气体燃料动力船检验指南》(含LPG,CNG);2008-2011年是气体燃料动力船技术标准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2011年颁布的《气体燃料动力船检验指南》(含LPG、CNG、LNG及LNG/柴油双燃料);2011年至今是LNG燃料船用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阶段,中国船级社在LNG燃料动力船、加注趸船、小型运输船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基本涵盖LNG船用技术及标准的各个方面。
中集安瑞科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分析:过去,国内由于缺乏行业内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在用船“油改气”后实时加气的问题无法解决等因素,对国内在用船“油改气”项目推进有较大影响。现国内“油改气”法规标准已基本齐备,交通部也在大力推广船“油改气”项目,国家对在用船“油改气”政策补贴也在陆续发布。所以,在用船“油改气”在2013年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船用“油改气”方面,中国已走在了国际前列。
中集安瑞科的船用天然气应用事业就是在参与系列规范研讨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逐步深入:2011年,参加武汉规范所“船用液化天然气储罐审图原则”讨论;2012年,参加国家海事局关于《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技术要求》和《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关键设备技术要求》的制定工作;2013年,分别参与交通部海事局课题一《LNG燃料动力船舶安全性评价及其保障措施研究》、课题二《LNG燃料动力船舶标准研发及试验研究》、课题四《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模式及加注站研究》、《天然气燃料动力船法定检验暂行规定》和CCS《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规范》的评审工作;同年,参与江苏渔业船舶检验局关于国家首艘LNG钢质海洋捕捞渔船技术设计评审。
“规范”,名副其实地成了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中集安瑞科控股总经理高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力保在国内低温装备的领先地位,贡献于国内LNG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 同时也明确了“绿色能源、清洁物流,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
可以预见,在绿色浪潮下,国内在用船油改气产业正驶入规范之路,绿色航运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小资料:内河岸基式加气站
内河岸基式加气站主要用于给水位落差较小的内河(特别是京杭运河)进行了油改气的船只补充LNG燃料。现阶段国内内河LNG加注模式主要分为:栈桥式码头固定站、岸基式码头固定站、趸船+码头或管廊、独立趸船站和移动加注船。除了独立趸船站有在运行外,其他的模式都在试制研发状态。
由于国内船舶LNG加气站标准、规范尚未规范,现阶段主要参照的是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美国标准 NFPA52《Vehicular fuel systems code》、JTS165-5《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等。根据《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技术要求》,船舶上所设LNG储罐总容积不大于20立方,船舶加气时间不超过1小时。岸基式码头固定站主要用于深水区与岸线间距较窄、航道较窄地区。该站卸车区和加注区都建在岸上,不需搭栈桥,可以用作水陆两用加气站。主要解决的难题是水位高差对加气管道的影响;管道内LNG气化后的回收及处理;加注的自动控制等。
内河岸基式加气站主要有储罐区、充装撬、卸车区、船用燃料罐加注区、控制系统等组成。储罐区储罐容积参照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并依照标准要求划分级别。卸车区主要是槽车对储罐区储罐补充LNG的固定场所。充装撬是给船只补充LNG燃料的潜液泵、阀门及仪表的集成撬体。船用燃料罐加注区主要是给船只补充LNG燃料的装卸臂或加气软管、计量显示、加气控制区域。控制系统是对站内阀门的自动控制、各种报警设置等。该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除了卸车采用手动操作外,其余均采用自动控制,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场站的安全性。该站潜液泵的流量为20m3/小时,满足《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技术要求》。
来源:中国水运网
最新培训
-
${trainname}
报名截止:${sginendDate}
${schoolname}
最新题库
${ColumnName}
${ExamNum} ${ExamName}
市场价:¥${MPrice} 会员价:¥${U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