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13中国水运十大新闻出炉

“2013中国水运十大新闻”正式出炉。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主题主线,奋力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部署,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实现了

“2013中国水运十大新闻”正式出炉。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主题主线,奋力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部署,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实现了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为全面凸显2013年中国水运大事,中国水运报与中国水运杂志、中国水运网、中国水运研究网、中国航行通告网联合开展2013年中国水运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活动中,在行业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推荐、初选、筛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严格评选,最终选定并推出“2013中国水运十大新闻”: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新港。

2、自贸区挂牌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3、交通运输部出台措施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4、中国商船首次试水北极东北航道。

5、中国海事巡航编队开展最大规模南海水域巡航执法行动。

6、中国救助打捞开创我国饱和潜水新深度。

7、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8、中国海事旗舰首次出访南半球国家。

9、我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厘米时代。

10、全国首个水上LNG加注站投入试运行。

解读: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新港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武汉新港,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习总书记的讲话,传递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的强烈信号。

李克强总理9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呈报件上批示:“……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10月中旬以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部委司局级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在长江流域多个省市进行调研,针对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听取各地各方意见,长江经济带整体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可期可待。

2、自贸区挂牌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9月29日,伴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一槌定音的,还有6大服务领域18个行业扩大对外资的开放措施,其中,航运是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服务领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成立,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比肩伦敦、纽约的契机,将提升上海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同时,将促进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前两日,即9月27日,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在上海试行中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的公告》两份配套措施,为《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在航运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进行了及时、具体、详尽的落地支撑。

3、交通运输部出台措施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20条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积极应对航运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事实上,今年对航运企业来说,日子并不好过。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适时为迷茫的航运业送来阵阵暖意——上述20条意见“减负”和“引导”双管齐下,助推航运企业走出困境;出台28条提升服务意见,建设“阳光引航”,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出台《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老旧船提前淘汰的资金补助政策……这些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运力调控、转型升级、市场监管、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助推航运业走出“寒冬”,平稳转型升级。

4、中国商船首次试水北极东北航道

8月8日,中远集团“永盛”轮从大连港启航“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

此次航程历经27天,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到达鹿特丹,航程为7800多海里,比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航程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减少9天。

这条“黄金水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有较大改变,大大拉近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导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布局。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为渡过当前航运市场困难期提供机遇。

5、中国海事巡航编队开展最大规模南海水域巡航执法行动

2月28日,由“海巡21”、“海巡31”和“海巡166”三艘海巡船组成的中国海事巡航编队从三亚港起航赴南海水域执行巡航任务,这是中国海事局组建以来最大规模的南海巡航执法活动。本次巡航执法行动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首次与海事直升机进行了海空立体巡航;首次在南沙群岛东门礁海域设置航标;查漏补缺,对南海诸岛礁进行了重新扫测校正,对南海的海图资料进行更新。

本次巡航是海事系统2013年度第2次南海海区巡航执法行动,旨在强化在中国南海水域内海事执法船舶的动态执法,锻炼巡航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南海水域船舶航行安全。

6、中国救助打捞开创我国饱和潜水新深度

5月18日21时16分,正在南海执行海底脐带缆铺设工程的上海打捞局300米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由张伟平、晁国涛、谭辉三名饱和潜水员组成的潜水小组成功潜至198米水深,完成气田开发项目水下作业,刷新了我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新的潜水深度记录。

我国饱和潜水事业一路走来,从零起步,一步步走向“新深度”。中国救助打捞对于我国饱和潜水深度的不断刷新,将为开拓我国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事业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撑。

7、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航段船舶通航条件是长江中下游最差的一段,每年枯水季节极易造成碍航,是制约长江水运发展的“瓶颈”。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湖北宣布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整治工程的范围起于昌门溪止于熊家洲,总投资约43.3亿元,总工期为42个月。该工程的实施,可使荆江河段在2015年达到规划确定的航道尺度3.5米×150米×1000米、通航保证率98%的Ⅰ级航道标准,满足4艘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的要求。

工程完工后,将打破荆江航道在枯水期的碍航瓶颈,长江干线水上运输通达性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提升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促进沿江产业布局和沿江经济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中国海事旗舰首次出访南半球国家

6月10日,中国海事旗舰“海巡01”起航出访澳大利亚和东盟三国,历时62天,这是中国海事公务船首次穿越赤道访问南半球国家,也是海事公务船首次跨洋出访多个国家。

“海巡01”轮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悉尼、凯恩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缅甸仰光和马来西亚巴生等“四国五港”。“海巡01”轮出访团分别拜访了澳大利亚等四国海事管理机构,就海上搜救、PSC检查、VTS运行管理、海事调查以及船舶防污染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先后与四国海事部门进行了不同科目的海上搜救联合演习。

9、我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厘米时代

11月19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沿海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北方海区3D高精度定位渤海湾示范系统”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厘米时代”,将为船舶安全航行、海道测量、海洋资源勘探等提供更加精准的三维(3D)定位服务。

该系统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接收机、北斗高精度定位定轨处理软件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设备,彻底改变了我国沿海导航定位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现状。经严格测试,该系统定位精度达到平面优于3厘米、垂直优于4厘米、有效覆盖范围为离岸45海里,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向渤海湾地区水上航行船舶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和分米级导航服务,使渤海湾水域首次真正进入高精度导航定位时代。

10、全国首个水上LNG加注站投入试运行

9月26日,全国首个水上LNG加注站——“海港星01”投入试运行,5000吨级船加满气可跑上海至武汉一个来回,标志着我国水上运输开始进入全新的“天然气时代”。

LNG动力船舶的建设和推广是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示范工程之一,是船舶运输节能减排、绿色循环低碳的主要变革和实现方式。数据显示,船舶“油改气”后,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均十分显著,船舶使用混燃模式行驶比全柴油模式燃料成本降低20%以上,硫氧化合物和碳烟排放降低70%以上,氮氧化合物减排35%至40%,无颗粒物排放、二氧化碳也减排20%至25%,发动机噪声降低10%以上。

从我国LNG动力船试点看,船舶“油改气”后的加气问题是船东普遍担心的事宜,也是制约水上LNG动力船发展的主要瓶颈。“海港星01号”水上LNG加注站的建成试运行,彻底消除船舶“油改气”的后顾之忧,将助推“气化长江”迈开坚实步伐。

 

来源:中国水运报

最新培训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