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转型中期待港航的春天

10月30日-31日,2013年中国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合作、绿色”。论坛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全球经济、港航发展的趋势;联动发展,转型升级;绿色港口赢在未来;创新升级;临港经济的发展。 主要经济体企稳但复苏缓慢,中国港航业危机与机遇并存

10月30日-31日,2013年中国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合作、绿色”。论坛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全球经济、港航发展的趋势;联动发展,转型升级;绿色港口赢在未来;创新升级;临港经济的发展。

主要经济体企稳但复苏缓慢,中国港航业危机与机遇并存

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共同探讨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次序的新变化,并展望全球港航、中国港航发展的趋势及愿景。同时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共同关注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港航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原副部长徐祖远指出,以“转型、合作、绿色”作为论坛的主题,体现了在世界经济持续低水平复苏的背景下中国港航界针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寻找市场低谷中的新机遇,探索摆脱逆境的路径,谋求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借力港航发展新秩序的高度责任感和积极的作用。

徐祖远介绍,全国的港口经济运行在2013年呈现的是第一季度回落,第二季度企稳,第三季度总体向好的态势,但是面对着仍然扑朔迷离的国际经济复杂形势,中国港口仍然面临着危机与机遇并存、忧虑和喜悦同在的老格局。

一是国际经贸依然是微弱复苏的态势。下半年对外贸易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沿海港口投资收益仍然依赖于经贸的发展,市场信心依然不足,港口吞吐量的增速肯定会放缓。以前我国的港口吞吐量以两位数增长的好时光将不再出现。二是船舶的大型化、自动化和低能耗的发展趋势将对港口服务的要求更高。三是进一步把握好港口建设的节奏,提高港口发展的质量。2013年是落实《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意见》和新内核、优港口、船海运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调整之年,为了加强区内港口协调发展,推进港口节能减排,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港口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更多地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控制价格竞争的冲动。

徐祖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新一届中央政府的经济主张和改革的格局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主动披露了“383改革方案”总的报告,从这个报告来看,中国港航业势必会迎来新的机遇和调整。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巡视员王金文介绍,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中国动力不仅驱动中国经济,还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世界航运物流业的回暖,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2.2亿吨、16.4亿吨和9151万标箱,分别是10.1%、8.4%和8.3%的增长,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环境和各种挑战,中国水运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设立了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经营结构、运输服务、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港航业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这个系统无论是经济体的、区域的还是全球的都为这样一个网络功能的实现以及全球贸易活动的实现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着重要作用,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在关注运输经济供求关系平衡均衡,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全球变化以及能源供给的稀缺压力,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这背后就直接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兴华指出,国内外的诸多权威机构和专家,包括政府部门都在关注这样一个态势,大体上主流的声音应该是这样的:全球经济已经呈现缓慢复苏的局面,主要的特征表现为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基本确定,欧洲开始触底回升。一些权威机构、智库都在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率进行分析和预测。他引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几个情况: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恢复生机,同时他也特别提到最近在上海启动的自由贸易区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央三中全会将提出经济改革措施对此的期待,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不久以后能够听到更多深化改革的新信息。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张宝晨表示,目前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企稳缓慢复苏的态势已经非常明确,新型经济体面临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增长明年可能会进一步下行,也就是说GDP的增长速度会比今年还低:与港澳相关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由于我国产业转移调整升级,低端制造业逐步向外迁移,所以导致当前尽管发达国家需求有所回升,但对我国出口拉动力有限,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反而对我国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2014年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为复杂,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港口生产波动,国内新一轮产能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将极大地影响港口大宗货类、沿海港口总体仍将保持较低速的平稳增长。所以多元化的港航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专家对港航发展提出建议:转型与合作助推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增长持续低迷,航运运力严重过剩,港航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等待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港口和航运业也都在积极主动的应对经济环境,调整自身的战略资源,做更好的部署。

徐祖远对港口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是要研究和调整大港口的发展战略,处理好综合运输与数据建设的关系,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临港产业园的建设,推进物流链的延伸与发展。二是必须积极地推进港口口岸的便利化,加快口岸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中国外贸的竞争力。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的服务业。应该看到,中国港口的肥大不等于中国港口的强大,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并不能代表中国港口的综合力量。四是推进港航共建,立足于培育共同市场、深化信息、资本和新领域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五是加快建设绿色港口,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提升港口的综合优势。

港航规划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利和海洋等部门和业务的协调联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来源于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我们要全面实现港航的联动、港航的统筹,这个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探讨和创新的新政策和新思路需要去一探索。

王金文介绍,中国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将把推进综合运输体制建设作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任务,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以推进内核和海运两大国家战略重点,促进水运产业科学发展,加快构建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核体系建设,做好船型标准化,积极推进将海运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海运强国。二是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水运经济新增长点,加快航运中心建设,积极促进海铁联运、海陆联运,发展现代物流。三是以创新推动为重点,开拓水运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现代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水运管理系统,加强水运信息顶层设计,推动水运数据中心建设和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四是以人才管理为重点激发水运发展的新活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航运管理,加强对全国港航管理研究中心。五是以低碳绿色为重点,打造交通水运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做好交通对台工作,积极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建立健全两岸交通运输合作机制,促进两岸交通运输领域的互利互惠、互信合作。

张宝晨建议,继续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积极应对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平稳过渡,降低风险。第二,抑制投资冲动,合理投放运力,把握好开弓的箭的节奏,重视从增量型发展向转量型发展的转变,努力做好调结构、转方式。

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未来最有价值的竞争力。交通运输未来核心的战略目标是:综合、智慧、绿色、平安。这些都值得港航业深入探讨,真正的实现产业联动的发展,推动港航业实现更好的转型。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给港航带来红利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时,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主动塑造中国新红利的战略举措。”

徐祖远认为,上海自贸区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的窗口,是在国际通行的格局下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联系,强化中国经济对全球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自贸区的建设对港航业的影响是积极的,是深远的,但也是严峻的,必定会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深刻的变革。

目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众多企业及投资者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前景抱有极大期待,根据已公布的自贸区规划,上海自贸区已选择六大领域作为服务业开放的重点,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港航物流块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港口航运业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载体,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自贸区都建立在自由港的基础之上,更加开放的市场和自由化竞争无疑会对港航业造成冲击,尤其是部分开放内贸运输企业投资运营,放开外资占股比例等政策对于目前身陷泥淖的中国航运业是巨大的挑战。挑战必然与机遇相契合,这种倒逼机制将会加快中国港航业转型升级的脚步。

上海自贸区的推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尽管它的成效显现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改革是空前的,可能在国际发展格局当中会扮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张宝晨认为企业和投资者要积极关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即将发生的国内新一轮改革,以开放的态度积极迎接挑战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王学锋教授认为,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流程的创新、政策的创新都是能够带来发展的。从具体的表现形态来看,两个方面的变化应该是很明显的:首先是会推动现有的贸易形态升级,就是贸易转型升级,这一点改变对于港口物流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另外会催生新的贸易方式或者种类,自贸区建设的文件里面已经对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交割等等明确地提出了要求,企业要积极应对。

而从企业自身调整的角度来看,管理的创新是亟待关注的。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首要就是要调整经营战略、深化精益管理,对于中国的港航企业,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意味着要真正以市场化的、国际化的视野考虑企业发展,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然行不通。相信各企业已经开始为这新一轮的挑战做准备,因为都希望在这次自由贸易试验中获得红利。

 

来源:中国远洋航务

最新培训

最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