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面临新一轮洗牌,中国港口将何去何从

全球贸易受大范围经济危机的影响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面对着扑朔迷离的国际经济复杂形势,中国港口业也陷入了一时的迷茫状态,港口运输今年增长乏力,增速明显放缓,政府对码头投资建设的谨慎态度与以往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建设出现了短暂的“退潮期”。与此同时,世界港口绿

全球贸易受大范围经济危机的影响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面对着扑朔迷离的国际经济复杂形势,中国港口业也陷入了一时的迷茫状态,港口运输今年增长乏力,增速明显放缓,政府对码头投资建设的谨慎态度与以往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建设出现了短暂的“退潮期”。与此同时,世界港口绿色化、自动化、多样化、靠港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加上新能源结构的加速调整,致使部分发展滞后的港口货量减少、盈利降低,这些不容乐观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港口大洗牌。

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忧虑常常和喜悦同在,港口业发展的放缓时期恰恰正是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的有利阶段,在这一非常时刻,谁提前制定出创新有力且顺应时局的方案,谁就会在大港口发展浪潮中占得先机。

高起点规划,迈向第四代港口

自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于1999年发表《第四代港口》一文提出第四代港口的概念以来,世界不同地区港口的整合和联营使港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第一代港口是装卸型港口,第二代港口是工业型港口,第三代港口是物流型港口,那么第四代港口就是供应链型港口。第四代港口业务范围及处理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码头泊位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特点,港口功能不断扩展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高,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无论是鹿特丹港的港城协同发展模式,还是安特卫普港的高效物流发展模式,亦或是新加坡港的内外结合双向发展模式,世界著名港口的发展经验及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在跨入世界先进大港的同时加快建设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跨越式发展实践,都表明了全球先进港口正由第三代港口向四代港口迈进。

我国港口规划要以第四代港口理论为指导高起点规划,一是将第四代港口理念、功能定位、技术特征和发展要素等贯穿进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要把港口物流作为完善港口功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主要业务来大力发展;三是把临港经济提升到港口创新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港口与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港口新发展;最后要用好港口的相关政策并不断创新,打造港口发展软实力。

积极应对船舶大型化带来的挑战

2013年是万箱以上集装箱船投入较多的一年,随着这些大船逐步投入到干线服务,替代下来的船型将依次推动整个集装箱航线船舶大型化。更为重要的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运输组织、航线结构调整,使得班轮公司之间竞争,集装箱干线港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因此港口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适应船舶大型化和新一轮航线调整的需要。在未来新的发展趋势下,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将使港口面临新的挑战。

虽然现阶段马士基仅计划将超大型集装箱船投放在亚欧航线上,但从港口建设情况来看,各区域的主要大港都开始了对于枢纽港的竞争。无论是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等腹地型枢纽港,还是英国伦敦以提供高端航运服务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都在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下,努力提升港口通过能力,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船舶大型化对于港口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能够挂靠大型船舶的港口将使得本港的中转业务大量提升,相应的物流加工等增值服务业务也会得到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船舶大型化也对港口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港口当局会因为难以快速扩容而显得进退两难。船舶大型化从基础设施资源、装卸作业技术和物流集散水平等不同侧面对港口提出了挑战。

因此,可以说船舶大型化对港口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港口需要大规模的开展航道疏浚以及碍航桥梁的改造工作,港口必须通过革命性的变革才能实现以资源集约化为前提条件的产能提升,装卸机械要适应大型船舶的装卸要求,港口装卸作业技术更是需要实现突破性的变革,同时对集疏运系统及软环境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实现某个环节的突破并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要求,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港口运作模式都需要实现一次创新和革命。

资源整合推进港口业转型升级

港口业整合,也是国家大港口发展的一个战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强调,港口行业要切实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推进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打造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版。何建中指出,如何实现由量的跨越到质的飞跃、由港口装卸向物流全程服务转变、由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发展转变,是港口企业面临的挑战。政府和企业要共同联手,创新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以上海港为例,在危机四伏的市场大环境下,上港集团提出了四个转变路径:发展理念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港口功能转变,由传统码头装卸为主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转变;增长结构转变,由传统港口装卸业务向港口的整体综合运营转变;业务模式转变,由“生产为主”向“市场为主,生产为保障”转变。

适应全球经济危机催生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我国港口正经历着“以合为主”的又一轮港口变革。以资产为纽带的区域港口集团横向整合,是应对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规模扩大、“同质化”趋势明显,港口间竞争日趋激烈,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港口的良性健康发展的需要。如辽宁省以大连港集团为主、河北省以秦皇岛港集团为主、广西以防城港为主。港口与腹地资源的纵向整合,则是区域主要港口提升其服务功能,扩展其服务腹地,延伸其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如上海港的“长江战略”、天津、大连港的“内陆港”战略,以及其配合航运中心建设,整合城市资源建设“航运CBD”等。

港口周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可以优化港口布局和结构,促使节能减排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加速港口装卸运输装备的更新换代,提升港口营运组织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现港口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港口的大力发展需要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于港口生产的全过程,树立绿色低碳理念的核心作用是推动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先进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而推动港口经济的转型发展。树立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首先要从战略上重视,进行科学的规划,明确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分析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研究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并将绿色低碳规划与港口的总体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此外要依据国家节能、低碳、环保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其次通过在港口开展多样的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交流工作,提高认识,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最终将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途径。

大力发展现代化港口服务业

据ALPHALINER数据,目前全球前十班轮公司,合计共拥有13300TEU以上级集装箱船舶订单151条。其中,61条已经交付,其余90条将会在2016年之前交付。航运联盟化后,将提高运力配置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同一产业链,将提升对港口的服务水平要求。

我国沿海港口应顺应世界港口发展趋势,向港口服务的物流化和高端化发展,并从被动顺应向主动适应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化港口服务业,积极参与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发挥港口的独特作用并增加投资收益。港口需以客户最终需求为中心,充分考虑自身在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集疏运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各有侧重的布局装卸货种、航线配置,实现互补性的发展,最终提高对于客户的综合的服务水平。

港城联动共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港口作为对外交往的门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作为港口的重要依托,也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各种支持。将港口与所在城市融为一体,并以港口为核心规划和发展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这种模式具有港口社区、港城一体化、港口发展绿色化的特点;港口的规划、建设和布局应与所处的城市乃至所处经济圈的整体规划、布局相一致,二者合二为一;城市在规划产业布局时以港口发展为重要考虑对象,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充分考虑港口对城市交通设施的要求;港口的发展不会影响到社区内各方的利益,并在利益上与社区内各方实现共赢;港口大量应用绿色技术、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态技术,与所在社区的环境和谐相处;港口是环境友好的绿色港口并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使港口、产业、城市相辅相成、相融相促,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推进港航共建,加强港口间深度合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港口与航运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振兴海运业。振兴海运业,必须加强港航合作。

航运业与港口业是兄弟行业。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互相帮助与扶持,同心协力,团结合作,互惠共赢,承担起促进行业有序发展的社会职责;在法律与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结构的调整与重组,构建合作联盟机制,走合作共赢之路,共同促进我国航运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港口间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一是可以实现港口间横向资源和功能互补,二是可以实现与港口业上下游价值链相关行业的纵向职能互补。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共同构建层次合理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共同提高我国沿海港口整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共同服务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为复杂,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港口生产的波动,国内新一轮产能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将极大的影响港口大宗货类,沿海港口总体将保持较低速的平稳增长。因此,中国的港口建设要集装箱化、深水化;港口服务高端化、一体化;港口运营地方化、民营化;港口竞争网络化、集群化;港口企业整合化、联盟化;港口管理信息化、绿色化;港口规模大型化;港口生产市场化。港口间继续加强在管理优化、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级,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影响,任何一个港口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必须抢准点、定好位,要在新一轮港口大洗牌中抢得先机。

 

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最新培训

最新题库